所以给日本企业代工,也不失为一条进入日本市场的有效策略。
15月,英利公司累计完成产值11.47亿元,同比增长85.1%在位于海口高新区狮子岭飞地工业园区的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车间内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在生产太阳能光伏组件,这些光伏组件将从这里运往欧洲、美洲等地。
据悉,其所涵盖的6个主要产业中,4个产业保持稳定增长,仅两个产业呈现下降趋势。记者了解到,15月,海口光伏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1.66亿元,同比增长83.8%;同期累计完成销售10.65亿元,同比增长近70%,累计产销率也达到了90%以上。在国际经济尚有不确定性情况下,海口光伏产业依旧保持较高增速。今年英利公司400兆瓦扩建工程即将竣工,产业将提高到600兆瓦。目前,海口市已初步形成汽车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及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制造、化工化纤纺织、机电制造及光伏产业等六大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行业政策调整和企业年前大批备货等多重因素影响,在较为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海口市今年工业发展情况如何?记者今天从海口市相关部门获悉,海口市重点监测的80家重点工业企业在今年15月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累计工业总产值172.97亿元,其中光伏产业逆境中求发展,累计完成产值同比增长83.8%。今年前五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由于生产能力扩大,产量呈现大幅度增长。在市场管理方面,需要构建与行业技术发展并行的扶持政策,加大省内优秀企业的扶持力度。
近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快速崛起,通过规模、技术和产业链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光伏能源成本下降。中国光伏电池的产能在2002年时只有2MW,随后,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的急剧放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七年(2004-2010年)。专家建议产业链向下延伸广东光伏产业的现状从光伏专利申请上可见一斑。广东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发电系统及应用领域,广东光伏发电领域在发电系统及应用的集中度高于国内申请人,表明广东在发电系统及应用领域具有数量上的比较优势。
5月17日作出反倾销初裁,税率范围为31.14%至249.96%。不过,在广东业界,乐观者依然存有信心。
光伏产业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创富神话。就这样,欧债危机、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国内市场政策滞后的内患竟在不期中交织,曾经如火似荼的光伏产业急速坠入严冬。在发电系统及应用领域,专利申请的绝对数量和比例都比较高,企业数量比较多,市场比较活跃,实用新型的比例比较高,主要是以产品的应用为主,涉及并网发电的不是特别高。当然,广东光伏业即便按照前述跑道进行调整,未必就能一路顺风,但应该会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比如,国家给你300MW,连续给5年。而在2008年一级多晶硅料价格是420美元/KG,组件的价格是3.4美元/瓦。由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全球光伏产品成本在十年内获得了快速的下降,从原先的每瓦6美元降到每瓦1美元,光伏的平准化能源成本已经与天然气持平,平价上网的目标正在逼近现实。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研发和产出,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关注其他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所去沟通。
广东可以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扩大产业规模,促进广东光伏产业持续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形成有广东特色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由于材料制造领域对非晶硅、化合物材料的研发重视度相对不足,所以电池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赵哲建议,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广东要加强太阳能光伏电池基地的建设,加快产业链向下延伸,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特别是光伏组件产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广东只有深圳创益一家进入排名前十的申请,且申请量只有128件,与第一名常州天合285件的专利申请存在较大差距。
另一类是以创益太阳能、广东爱康、南玻光伏为代表的电池组件生产企业,这些光伏企业产品基本销往欧洲和国内市场。据悉,中国目前80%的多晶硅产能都处于停工状态。悲哀的是,由于政策滞后、并网受限,国内光伏市场增长迟缓。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员赵哲分析,广东在四个光伏产业领域明显特点:在材料制造领域,以有机材料专利申请为主,晶硅材料和染料的数量比较少,而在电池芯片领域是以薄膜电池为主,主要涉及电池的制造工艺,晶硅电池比例较高,但与江苏相比,数量和比例有明显差距。陈刚说,广东是少数几个没有专门针对光伏产业出台政策的省份之一。广东光伏申请量(2202件)仅次于江苏,居全国第二位。
他还倡言,在广东推动设立光伏综合试验区。广东目前尚未出现无锡尚德、常州天合等江苏模式中的大型创新型光伏企业。
继太阳能玻璃一、二期项目停产冷修后,2012年5月,南玻晶硅太阳能电池增资扩产项目在完成一期建设后,迫于冷峻的市场压力,搁置了原先计划2013年完成的150MW二期项目。但广东在光伏产业基地、光伏产业园方面比较有优势,在电子科技上也有雄厚的实力,可以考虑发展光合用的技术。
陈刚称,目前最想做的就是效仿改革开放,在广东推动设立光伏综合试验区,对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等充分尝试。光伏产业两头在外,但外需市场不景气。
在上游材料制造领域的重点技术为多晶硅和有机材料,其所对应的电池应为晶硅电池和有机电池,而广东在电池芯片领域的专利重点技术为薄膜电池和晶硅电池,其中薄膜电池的重要性要强于晶硅电池。去年11月美国商务部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入模块)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是我国新能源领域遭遇的首个双反调查。它没有根据不同地域区别不同的日光条件,也没有适合民营企业的上网电价政策。另外,要加大电池电极技术的发展。
但是产业中下游不行,而且缺少比较有实力有规划的龙头企业。而广东的工业用电比其他省份要贵,并且供不应求,当地的光伏下游的应用环节有着很大潜力。
企业建言广东设立光伏特区记者采访获悉,广东光伏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南玻玻璃、儒兴科技为代表的光伏配套产品生产企业,这类企业产品主要供应给国内企业。这些既得利益方包括电网、发电公司等等,给一个松绑的政策。
一个行业只有商业化运作,这个行业才会有永久的生命力。广东是商业化很成熟的地方,我觉得我们要出台一个商业化的政策,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行政政策。
他曾向中央建言光伏业的商业模式:第一,光伏产业政策的公平性问题。广东光伏产业主要分布在深圳和佛山等地,产业集聚效应比较明显,产业链相对比较完整。光伏企业产品价格暴跌,全行业性亏损,类似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据统计,现在我国有100多个城市在打造光伏产业发展基地,10多个城市提出打造双千亿的光伏产业基地。
如果国内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应用得到发展,广东在光伏并网逆变器领域的发展会远远超过其他省市。增资扩产二期完工后,南玻将由400MW太阳能组件产能增加到1000MW太阳能组件产能,电池片和组件的总产值将达到70亿元,实现利润4亿元,年贡献税收1亿元以上,增加就业4500人。
更不幸的是,美国从2011年开始启动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美国市场也受到打压。另外,(其)产业链只涉及电池,相对容易一些。
一方面是国内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市场增长放缓。爱康产能现在大概(是)600MW,一个月40-50MW,相对于大企业的1-2GW,他们的困难可能更大一些。